51TV 52TV
CNFLIX CNFLIX

致敬“星战”、联动“异形”,这部电影为何让卡梅隆先质疑后点赞

来源:网络   发布时间:2025-11-13   浏览次数:276    评论


漫威宇宙没落了

铁血战士宇宙崛起?

文 | 达利表哥

编辑 | 羊羊、小小树

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可以说是最近全球影院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商业大片了。


△ 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已在国内上映

自11月7日全球上映以来,这部电影势头有多猛?北美首周末直接斩获4000万美元,全球首周票房更是冲到近8000万美元,创下该系列有史以来最好的开局。在中国市场,它的票房已经突破6000万,眼看着就要破亿。

口碑同样能打——烂番茄新鲜度稳稳维持在85%,MetaCritic均分71,豆瓣评分7.5,不少海外媒体都夸它是“自《铁血战士:狩猎》之后,这个系列又一次漂亮的自我革新”


△ 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表现不错

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第一次完全站在铁血战士的视角讲述故事:被部落放逐的年轻铁血战士戴克,深入一片连宇宙顶级猎手都闻风丧胆的险恶之地。在那里,他将与维兰德-汤谷公司制造的仿生人希雅意外结盟,这位仅存上半身的仿生人,与他共同踏上寻找终极对手的冒险征途。


△ 铁血战士+仿生人的组合成为影片一大看点

影片巧妙融合了星球大战”式的双人喜剧互动,又与“异形宇宙”深度联动,打造出一部既燃又暖的科幻动作大片。

它不再只停留在猎杀与求生的表层,而是深入探讨了荣誉、家庭、自我价值这些触动人心的话题

就像《娱乐周刊》评价的:


你从没想过自己会为一个铁血战士的成长而动容,但《杀戮之地》真的做到了。



△ 史上最有“人味”的铁血战士诞生了

《铁血战士》系列从1987年首部电影问世,38年来一路跌宕起伏。如今能迎来“中兴”,除了叙事策略上的创新和跨宇宙联动,也离不开导演丹·特拉亨伯格等主创团队的执着付出。

那么,这部年底最酷、最过瘾的商业大片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?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。

01 不走寻常路,《铁血战士》竟玩起了“星球大战”梗

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最受好评的一点,就是第一次真正把铁血战士放在叙事中心,还给他设计了完整的成长弧线

片中的年轻铁血战士戴克因为体型瘦小被族人看不起,甚至被父亲放逐,流落到一个被称为“死亡星球”的蛮荒地带。在那里,他遇见了由艾丽·范宁饰演的残缺仿生人希雅,两人结伴踏上了寻找最强对手的征途。


这是一次大胆又聪明的视角转换。过去我们眼中的铁血战士,总是神秘莫测、如同魔鬼的猎杀者,动机纯粹出于狩猎本能,是彻底的“他者”。但在《杀戮之地》里,导演丹·特拉亨伯格第一次让我们真正走进一个铁血战士的内心——我们会心疼他的弱小,佩服他的坚持,也会为他的胜利喝彩。

主角戴克因为身材不够壮硕被族人视为耻辱,甚至被亲生父亲驱逐。你完全可以把它看成一部披着外星科幻外衣的《青春变形记》,只不过他的青春烦恼,是怎么在怪物横行的死亡星球上活下去,并且证明自己。


△ 片中戴克的父亲因嫌弃其弱小,竟要求戴克的哥哥处决他

戴克和艾丽·范宁饰演的仿生人希雅组成的“反差搭档”,也是影片一大亮点。就像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的星际版——一个是不谙世事的天真猎手,一个是精明务实却只剩半身的机器人,两人凑在一起,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
希雅在执行任务时失去双腿,和队友失散;而戴克则需要一个“活导航”帮他找到传说中的终极怪物。于是,一个负责武力输出、扛着对方赶路,一个负责分析环境、顺便毒舌吐槽。这种互补关系在危机四伏的旅途中不断加深,从纯粹的利益交换,渐渐升华为牢不可破的战友情。


△ 铁血战士戴克和仿生人希雅在旅途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

导演丹·特拉亨伯格更愿意把戴克和希雅比作《星球大战》里的楚巴卡和C-3PO。他曾透露,在设计这对搭档时,《星球大战》确实给了他不少灵感。


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被迫一起上路,一个往前冲,一个善后,这让我们在动作设计和情感表达上都充满火花。



△ 《星球大战》里的楚巴卡和C-3PO(上)给了《杀戮之地》很多灵感

丹·特拉亨伯格巧妙借鉴了楚巴卡和C-3PO的互动模式——戴克的低吼与肢体语言,配上希雅冷静中带点嘲讽的台词,撑起了片中大部分笑点和温情时刻。这样的处理,极大缓解了系列一贯的黑暗压抑氛围,更符合现在观众的观影口味。

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的动作设计也相当出彩,甚至有人说是系列最佳。除了蚀煞这类巨型外星怪兽令人印象深刻,一些精心设计的小细节,也让动作戏的质感提升了不少档次。

等离子肩炮是铁血战士最经典、最标志性的装备之一。但在《杀戮之地》的设定里,主角戴克还没完成成人礼,所以一开始不能使用这么强的武器。


△ 《铁血战士》系列中,等离子肩炮是最具标志性的武器之一

不过在后面的剧情中,戴克学会了利用环境来强化自己。他找到一条会喷射酸液的蠕虫状生物,把它缠在身上,训练成自己的“活体肩炮”。这条生物能从戴克肩膀喷射酸液,功能完全不输等离子炮。这个设计既聪明,又致敬了经典。

片中希雅作为“半身”仿生人,被找到的下半身居然还能自己走动,迈着“六亲不认”的步伐,和上半身默契配合,形成“双体协同作战”的奇特场面。这样的设计给动作戏注入了不少幽默感。


△ 片中范宁(中)不但有上半身替身,还有下半身替身

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在北美被定为PG-13级,“尺度”问题引发了不少老粉丝的讨论。比起R级的前作《铁血战士:狩猎》,《杀戮之地》在直观的血腥场面上确实有所收敛。对于那些期待断肢横飞、血浆狂飙的硬核粉丝来说,这部电影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不够过瘾。

但导演通过极具创意的生物设计、紧凑的节奏和充满想象力的暗示,成功营造出丝毫不输直观暴力的紧张感和压迫感。


△ PG-13级的动作戏同样可以很精彩

02 卡梅隆曾经不看好,最“丑”男主与半个美女组成“年度银幕CP”

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是一部角色不多的电影,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。而两位演员也的确不负众望,贡献了突破性的表演。


新人迪米特里乌斯·舒斯特-科洛阿玛坦吉通过动作捕捉与CGI技术,演绎出了系列里表情最丰富的铁血战士。艾丽·范宁则一人分饰两角,既演仿生人希雅,也演仿生人泰莎。她所饰演的希雅被外媒称赞为“冷酷与幽默感平衡得恰到好处,是系列中最令人难忘的人类(或者说仿生人?)角色之一”。


△ 艾丽·范宁一人分饰两角,两个角色的性格完全相反

为了塑造主角戴克,剧组采用了业界领先的“表演捕捉+实体道具服+CGI面部精修”三管齐下的技术。新人演员迪米特里乌斯需要在厚重的特制道具服里表演,同时面部表情被专用摄像头精准捕捉。

之后,由大名鼎鼎的维塔工作室把这些细腻的人类情感“翻译”到铁血战士那张布满鳞片和獠牙的脸上。这让戴克成为系列有史以来最能传达情绪的铁血战士,一个眼神就传递出委屈、倔强或喜悦。


△ 片中铁血战士的塑造是表演捕捉+实体道具服+CGI面部精修的成果

女主角艾丽·范宁的表演同样充满挑战。她大部分时间得在绿幕前靠想象力进行无实物表演,并且全程保持“半身”状态(角色失去了双腿)。


△ 艾丽·范宁的角色大多数时间都是“半身”状态,演起来很不容易

她为希雅注入了丰富的层次:从最初的冷漠功利,到渐渐被戴克的单纯打动,展现出人性的复苏(尽管她是仿生人)。

制片人约翰·戴维斯称赞她:


艾丽赋予希雅一种破碎的优雅和坚韧的智慧,她让这个金属躯体构成的角色,拥有了全片最柔软的心。



△ 范宁虽然演得是仿生人,但表演极富层次

丹・特拉亨伯格凭《科洛弗道10号》出道,如今通过《铁血战士》系列,彻底在科幻恐怖片领域站稳了脚跟。三年里,他高效地执导了三部《铁血战士》电影——《铁血战士:狩猎》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王》(动画)、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。俨然成了这个老IP在新时期的掌门人。


△ 丹・特拉亨伯格通过《铁血战士》系列在科幻恐怖片领域站稳脚跟

《铁血战士:狩猎》将背景设定在300年前的美洲大陆,让科曼奇族少女迎战铁血战士,无论是故事还是动作场面都充满粗犷的原始力量。影片在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4%

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王》的故事则跨越时空,从维京时代到幕府日本,再到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,让三个地球人分别对战装备精良的铁血战士。影片结尾还来到了铁血战士的母星,进一步扩大了该系列的世界观。影片在烂番茄的新鲜度继续攀升,达到了惊人的95%

丹・特拉亨伯格在拍摄《铁血战士》系列电影时,一大创作特色是切入角度极其刁钻,虽然是老IP,却总能讲出新意。比如说,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就塑造了一个“话密版”铁血战士,让所有人意外又惊喜。


△ 铁血战士戴克是一个让人意外又惊喜的角色

执导的两部《铁血战士》电影均获得成功,丹・特拉亨伯格让二十世纪影业如获至宝,马上启动了第三次合作。

不过,《铁血战士:狩猎》和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王》都是流媒体电影,而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则要直面电影院的残酷考验,这让丹・特拉亨伯格一度压力不小。


△ 导演丹・特拉亨伯格这一次压力不小,线下影院可比流媒体更残酷

他在新西兰筹备拍摄期间,偶遇同样在当地拍片的詹姆斯·卡梅隆,还被邀请去《阿凡达:火与烬》的片场参观。

他回忆说:


我跟卡梅隆讲了《杀戮之地》准备让铁血战士搭档仿生人的疯狂想法,他一开始没说什么。
直到晚餐时,他才对我说:“我仔细想了想,你们这个能成。”


不过后来有点尴尬的是,卡梅隆坦言自己最初其实并不看好这个设定——一个年轻铁血战士当主角,还要和机器人组队?

丹·特拉亨伯格后来接受采访时,笑着替卡梅隆打圆场:


他看完粗剪后对我说:“老实说,我一开始觉得这行不通,但你们居然真的做到了!”。


他表示,也许卡梅隆自己早已忘了那次鼓励,但对剧组来说,那句肯定却是坚持创新的重要动力。


△ 卡梅隆虽然被“打脸”,但却很高兴

03 联动“异形”,力邀施瓦辛格,《铁血战士》志在“宇宙”

《铁血战士》系列从1987年阿诺·施瓦辛格主演的首部电影开始,走过了近四十年,一直在尝试突破自己的框架。

《杀戮之地》在宇宙观拓展上最大的突破,是第一次系统性地把《异形》宇宙的元素引入主线——片中艾丽·范宁饰演的仿生人,正是来自《异形》系列里的“核心反派”维兰德-汤谷公司


△ 维兰德-汤谷公司是《异形》系列中最大的反派之一

虽然之前两部《异形大战铁血战士》电影里,铁血战士已经和异形直接交手,但那种“关公战秦琼”的拼凑感还是很强。至今很多人仍坚持认为那两部属于外传,地位没法跟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这样的正传相比。

丹·特拉亨伯格也强调,他们不是简单把两个系列的角色抓来对打,而是把其中一个宇宙的基因,真正融入另一个


很多时候,“对战”电影就像把一堆动作人偶胡乱撞在一起。但我觉得更酷的做法是,从一个宇宙提取一个元素,完美融合进另一个宇宙。维兰德-汤谷公司就是这样的元素,它在《杀戮之地》里扮演了关键角色。



△ 范宁饰演的仿生人背后,正是维兰德-汤谷公司的标志

这种“软交叉”不仅服务了剧情,也为未来《异形大战铁血战士》的重启铺平了道路,构建了一个共享而可信的宇宙观。

对《铁血战士》系列的老粉丝来说,还有一个潜在好消息。

导演丹·特拉亨伯格和制片人本·罗森布拉特都公开承认,他们已经多次与首部《铁血战士》的主演阿诺·施瓦辛格接触。阿诺回归这个系列,不再只是影迷的一厢情愿。


△ 施瓦辛格主演的1987版《铁血战士》是整个系列的开山之作

制片人本·罗森布拉特称施瓦辛格是《铁血战士》系列的“圣杯”:


我们一直觉得,如果能让他回归这个由他一手打造成经典的系列,那将是意义非凡的事。阿诺和丹已经见过几次面。据我们了解,他对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非常感兴趣,也很欣赏。


《铁血战士:杀戮之地》的成功,无疑为这个系列的未来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。片尾彩蛋暗示戴克和希雅的冒险还将继续,而导演丹·特拉亨伯格心中早已勾勒出更宏大的“复仇者联盟”式的蓝图。

他在采访中暗示,自己正在规划一个更庞大、相互关联的“铁血战士宇宙”,并借鉴了漫威宇宙的成功经验


在我看来,《复仇者联盟》能成功,是因为它不是MCU的第一部或第二部电影。我们花时间去认识每个角色,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,确保他们的个人电影本身就很酷、很吸引人。
所以,如果未来我们要让不同系列的角色相遇,那一定是在我们通过独立故事熟悉并喜欢上他们之后。



在“超级英雄电影”越来越让人审美疲劳的当下,主打动作惊悚的“铁血战士-异形宇宙”有没有可能成为好莱坞新的金字招牌?如果这个“宇宙”真的成了,丹·特拉亨伯格或许会成为新一代的凯文·费奇。

也许用不了几年,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更庞大、相互连接的铁血战士-异形宇宙逐渐成形。而《杀戮之地》,正是这一切的华丽开端。



THE END
2
评论区(0)
最佳 最新 最早
头像
{{e.user_name}} {{e.format_time}}
{{e.content}}
头像
{{child.user_name}} {{child.format_time}}
@{{child.reply_user_name}} {{child.content}}
头像
{{child.user_name}} {{child.format_time}}
@{{child.reply_user_name}} {{child.content}}
展开更多

暂无数据